澳大利亚官方语言 澳大利亚语翻译

美国留学咨询主管 美国留学 2025-01-11 19:12 4

摘要:  赫特河公国亲王及王妃。(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澳州境内有30多个国中国,有些是一本正经地来搞笑的,而有些,大概是真心来搞笑。  今年2月11日...

  赫特河公国亲王及王妃。(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澳州境内有30多个国中国,有些是一本正经地来搞笑的,而有些,大概是真心来搞笑。

  今年2月11日,澳洲境内的“国中国”赫特河公国(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的君主——在位47年“至高无上的赫特亲王伦纳德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Leonard of Hutt)”退位。在退位前,这位“亲王”邀请了澳洲总理谭保参加退位大典,总理办公室竟然认真回复了:首先对邀请表示感谢,然后以总理公务繁忙为由“无情”拒绝出席。

  不少看到这条新闻的人都表示:???

  是啊,你没看错,澳洲真的有这样一个“国中小国”,面积仅有75平方公里,人口23人。

  当然,请读者也不要小瞧这个赫特河公国,它位于西澳一个农场内,宣布独立已经有47年的历史了,是澳洲一众国中之国里最大最有存在感的“国家”,时不时就会跳出来与澳洲政府挑衅叫嚣,寻求承认。只不过澳洲政府多年来一直把这个公国的独立当做过家家式的自说自话,不予理睬,从未与任何官方场合承认此国的存在。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一个放荡不羁的灵魂,和一颗想当国王的心。

  1970年,西澳农场主伦纳德由于不满西澳政府小麦配额的问题,在长期抗议无果的情况下,一气之下拉起大旗,宣布独立,并自封为“至高无上的赫特亲王伦纳德殿下”,他的儿女亲戚和追随者也分别获封各种皇室及贵族头衔。

  不要真的以为他们在自娱自乐,他们是认真的——赫特河公国有自己的国旗、国歌、首都和官网;有自己的军衔,还授予过很多人;一本正经地发行自己的货币和邮票,货币与澳元汇率为1:1,很省事。

  赫特河公国发行的2元纸币,头像为亲王伦纳德。(图片来自bjzxcp.com)

  更重要的是,它有自己的护照和签证,承认双重国籍,虽然常住居民只有23人,但它宣称全世界的赫特河公国公民1.4万人。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没有国家承认它的护照,曾经有一名男子企图用赫特河公国护照入境德国,然后被德国逮捕了。

  由于澳洲政府置之不理,赫特河公国变得越来越独立,时不时搞些大新闻来刺激澳洲政府,试图刷一票存在感,比如故意不纳税、擅自接受公司注册、自己建大学、高调搞慈善募捐,90年代还闹出了摄政王夺权的宫斗大戏。

  更奇葩的是,1977年12月2日,赫特河公国竟然单方面向澳大利亚宣战了,几天后又自己宣布停战。亲王伦纳德随后向澳洲总督去信,称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争中未被打败的一方自动获得主权……

澳大利亚官方语言 澳大利亚语翻译 第1张

  然而《日内瓦公约》只是关于人道主义的国际法,伦纳德是如何从中解读出国家主权概念,至今仍是一个谜……

  不过值得佩服的是,该国很有经济头脑,商业化运作风生水起,农产品出口和旅游业是它的经济来源,每年有4万海外游客出于猎奇心理大老远跑来旅游,贡献钞票。

  赫特河公国的独角戏偶尔也能收到一些令人感动的回应,比如,2016年4月,赫特河公国收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信。信件由白金汉宫高级联络官伯尼奇(Sonia Bonici)所写:“我向您和所有相关人士转达女王的祝福,祝愿赫特河公国在4月23日和24日成功举办46周年庆典。”

  也曾经有人担心过这个公国天天这么搞独立搞分裂会不会出问题,把这一问题提交国会讨论,但议员们对它的解释多是机会主义投机取巧的行为,澳洲政府一直尽量避免与其发生纠纷。估计,政府也想顺水推舟地把这个所谓的“国中国”当做澳洲旅游的一个噱头吧。

  赫特河公国尝到了甜头,其他有心人也看到了机会——澳州境内类似的国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冒头。他们宣布独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为了拒绝纳税,有的是因为受到主流社会排挤、有的是为了平权、有的纯粹为了哗众取宠、有的可能真心觉得当一把国王很过瘾吧。

  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澳洲奇葩的国中国。

  艾弗拉姆大公国不同时期发行的硬币,五颜六色,比澳币好看。(图片来自naveencollections)

  艾弗拉姆大公国(Grand Duchy of Avram)

  ——拥有彩色硬币的国家

  艾弗拉姆大公国于20世纪80年代由塔州人拉奇(John Charlton Rudge)建立,此人建国后自封艾弗拉姆大公爵。该国实行君主专制,人口少于5人……没有领土……

  它有一个官方银行名为艾弗拉姆皇家银行,建址于公爵名下的一个零售店门面中,至今还在坚持不懈地为国家发行着纸币和硬币,最新的一套是2008年发行的,非常感人。

  对于艾弗拉姆银行没有正规许可证就发行货币的行为,澳洲政府一度非常不爽,没收了艾弗拉姆的整个货币储备,并跟大公爵打官司打到了联邦法庭。双方连打了6场官司,澳洲政府花了2千2百万,还是败诉了,被判把没收的货币财产全部退还给公国,法庭给出的依据是:艾弗拉姆公国并未从事任何非法活动。

  这个公爵倒是没有赫特河公国国王那么刺儿头,他没有圈地为领土,还曾经作为自由党成员当过塔州议员和建设部银子部长,很接地气。当然,此人也是挺自恋的,给自己封了十几个贵族和宗教头衔,据他所说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还自称拥有一大把古骑士勋章。

  亚特兰蒂姆帝国(Empire of Atlantium)

  ——少年们的不死之心

  1981年,3个悉尼少年在一个10平方米的小楼里成立了亚特兰蒂姆帝国,推举其中一个少年克鲁克山(George Francis Cruickshank)为国王,号称“乔治二世”,另一个少年担任首相。

  讲真,你国的抠图技术还需要提高一点才行。(图片来自atlasobscura.com)

  该帝国公民有将近3千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全部是都双国籍。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拉丁语——而国王本人并不会讲……“幸运的是,我们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公民可以把官方文件译成拉丁文。”

  这个帝国被评价为“一个极度成熟的独立民族国家试验”,讲真,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官员有任期的,第一任“首相”当了4年之后卸任,居然还有继任者,此外还有20个人分别担任部长、总管、教师和帝国使节。其中一人成为帝国公民不到一星期,已被委任为“首席司法官”。

  随着1990年这帮少年从大学毕业搬到不同地方,这个小团体就解散了……然而,少年国王的雄心壮志不死,9年后在悉尼内城区波茨角(Potts Point)买了一栋61平方米的公寓,又定都于此。

  亚特兰蒂姆帝国前前后后共有三个首都,分别是当年的10平米小楼,后来这个61平米公寓,最后一个是他们跑到悉尼东南部360公里的地方划了一个760平方公里的土地取名为奥罗拉省(Aurora)。在这7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们认真地划分了4个行政区进行管理。

澳大利亚官方语言 澳大利亚语翻译 第2张

  可能是由于建国者是年轻人,亚特兰蒂姆帝国的理念比较开放,支持无领土、堕胎权利和安乐死权利。矛盾的是,他们又宣称国王的61平米公寓和这个760平米的奥罗拉省享有治外法权,不受澳洲政府管辖。澳洲政府显然并不承认,其他国家也都不承认,虽然这可能是因为政府中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存在……

  据这位少年国王说:“我15岁时我的父母告诉我,如果不喜欢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就做点什么吧!……我想他们可能认为我会加入一个政党,但我最终却选择和两名表兄弟建立亚特兰蒂姆帝国。”

  布邦加省(Province of Bumbunga)

  ——一个英国迷弟最后的倔强

  1975年,澳洲政局不太稳定,时任总理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内阁和议会都被总督给解散了。一名出生在英国、生活在南澳的驯猴师很担心澳洲会从君主立宪制国家转向共和政体,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澳洲领土上至少要留有一方净土是忠于英女王的!就这样,他在自己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一个独立国家——布邦加省,坚定地实施君主立宪制,自己担任总督,代表英国女王管理国家。

  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来,此人是英国君主制的超级迷弟和狂热拥护者。他的痴迷程度有多深呢?他在自己的农场里种下了几千株草莓,从天上看围成了英国的国家版图——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他这样为爱痴狂。

  草莓株摆成的英国版图。(图片来自wiki百科)

  不像其他的国中国,这位迷弟的国家运作和人生轨迹比较一波三折。为了赚钱支持国家运作,大部分宣布独立的微型国家都会发行自己的邮票和货币,卖给集邮爱好者和游客来盈利。最初,迷弟建立的布邦加省发行的邮票不仅印上了几乎所有英国王室成员的头像,还印了一系列紧跟时事热点的社会问题,比如反对核武器,吸引了众多古怪物收藏者。

  但好景不长,1987年澳洲政府修改了投资法,收藏就不再是一门可以升值的投资了。没人买邮票,国家就没有收入了,形势每况愈下,几乎要被世人遗忘了。

  更惨的是,1999年,迷弟因非法持有枪械被捕,他说自己是布邦加主权国家的最高元首,理应享有外交豁免权。澳洲政府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直接将他遣返回英国这个他“最爱”的国家去了。布邦加省,卒。

  这也是一个迷弟最好的结局了,虽然有点凄凉。

  说到奇葩的独立小国,有一个实在令人目瞪口呆,虽然跟澳洲没关系,但编者实在忍不住放上来与读者们分享。

  另类世界国(Other World Kingdom)

  ——全世界唯一一个性虐主题的微型国家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遥远的捷克共和国,有这样一群性虐捆绑爱好者和女权至上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爱好和权利,在捷克的一栋16世纪古城堡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国家,名叫另类世界国(Other World Kingdom)。

  没有图片说明,请诸位自行体会。(图片来自TopTenz)

  这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性虐”主题的国家建立于1996年,有独立的货币、护照、警察机关、法庭、国旗和国歌,1997年向全世界游人开放参观。相比传统主流社会的父权制,另类世界国实行母权制,也就是绝对的女性统治、女性权威。这个国家的目标,用它们自己官网上的原话来说,就是“在尽可能大的领土上,让尽可能多的雄性动物接受女性们的优越而无上统治。”

  该国占地3公顷,拥有齐全的社区基础设施,有湖、草坪、运动场,女王皇宫里不仅设有宴会厅、加冕厅、图书馆、健身馆,还设有虐待室和地下监狱。如果游客住不下了,会被安排住在另一个女伯爵的住处,这里也是由两间虐待室组成的,不仅有游泳池、餐厅,还有酒吧和夜店。

  这个国家有严格的阶级排序,该国最高元首是帕特里夏女王一世,一级公民是“至高无上的女贵族们”;二级公民是女王的臣服者,由男性组成,他们遵守另类世界国法律,服从女王并乖乖向其缴税,当然,这些男性臣服者享有“旅游、房屋买卖、生育、换工作、做生意与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最低级是“奴隶”阶级,是被剥夺了一切权利的男性奴隶,他们是女王或女贵族阶层的私人财产,被认为与“普通农用牲口”一个等级的。(好可怜……)

  想成为该国的公民,需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

女性必须达到合法结婚年龄;

必须拥有一个及以上的男性奴隶;(???)

遵守另类世界国的法律法规;

提交入籍申请;

在女王宫中度过至少5晚;(???不是很懂这个回路)

  真的很想知道这个国家到哪儿找那么多宁愿“被剥夺一切权利”也要过来入籍当奴隶的男性公民们……

  这个国家有官网,顺手截个图,一种莫名的专属于不可描述网站的既视感。网站会提供期刊、图片库和在线杂志,想看的人需要加入会员,并不是很贵……一个月才29美元,半年才89美元。

  OWK国家官网上的介绍语截图。

  就问你好不好奇?!!!

  不过他们网址还是不放了,毕竟人家在网页上说明了,3类人不得访问:未成年人、偶然好奇者和男权动物们……

  继续说回澳洲的国中国。

  不久前,悉尼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同性恋狂欢大游行,引发万人空巷。同性恋大游行这是澳洲最为特色的活动之一,也体现了澳洲人对于性少数派群体的包容。因此,澳洲出现一个“独立”的同性恋王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珊瑚海岛同性恋王国(Gay and Lesbian Kingdom of the Coral Sea Islands)

  ——同性恋平权的产物

  2004年,澳洲一个同性恋维权团体宣布独立建国,原因是澳洲政府拒绝承认同性婚姻。建国地点就选在了澳洲大堡礁东部外海的珊瑚海群岛,这群同性维权人士是岛上唯一的居民。要成为同性恋国的公民,也很简单,只要是同性恋就行。

  该国将珊瑚海群岛的其中一座岛定为首都。(图片来自dxnews)

  同性恋王国发行的邮票。(图片来自stampboards.com)

  与赫特河公国一样,这个同性恋王国的戏也很足,2004年单方面向澳洲政府宣战。

  (澳洲政府:我错做了什么???)

  2010年,建国者安德森(Dale Anderson)获邀去悉尼参加世界各微型国家领导人会议——没想到吧?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会议——讨论如何能够作为主权国家获得认可。然而这个同性恋王国的国王傲娇地表示,如果他们不把珊瑚海岛同性恋王国看做一个微型国家,而是澳洲海外领地的话,他是不会现身会议的。

  这帮人如此坚定地立国,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不当得利法”。这个逻辑的原则是,如果在某件事上受到不公平待遇,那么在另一方面就应该得到补偿。因此,同性恋既然被剥夺了享有平等婚姻的权利,那么就该在诸如养老金、医疗、儿童领养和试管受精方面得到补偿。

  所以这群同性维权人士选择补偿方法是——领土补偿,也就是,在珊瑚海群岛上建立独立的同性恋国家。

  (逻辑满分!没毛病)

  马尔博罗公国(Principality of Marlborough)

  ——昆州警察不给面子

  这是比较不走运的一个公国。

  1993年,昆州一个名叫缪黑德(George Muirhead)的农民的房子要被联邦银行收回,缪黑德一气之下告上法庭还被判败诉。他满腹委屈地回到家,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于是连同妻子和另外30个支持者在自家宣布成立马尔博罗公国,不再受昆州政府的气。

  不像联邦政府对待赫特河公国那样宽容,昆州政府对待该国毫不手软。宣布独立后仅11天,120个昆州警察就冲进了缪黑德的家里将他强行驱逐。但此人很聪明,懂得动用媒体的力量,世界范围内不同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在报道中将他塑造成一个遭到冷血无情的当局迫害的勤勤恳恳老实人形象。

  虽然暂逃一劫,由于实在是没什么存在感,缪黑德2004年就不再宣布独立了。

  主权联盟的领导者定期开会做汇报。(图片来自Sovereign Union官网)

  第一国家与人民主权联盟(The Sovereign Union of First Nations and Peoples)

  ——从不停止抗争的土著人民

  说起澳洲的独立小国,可绝对不能少了土著居民,自19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是民族抗争、自主建国的先锋军,发起了澳洲土著主权运动。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前前后后宣布独立的土著人国家有6个,最近的一个就在2013年,第一国家与人民主权联盟就是为保护及支持这些土著独立国家而成立的。

  土著与殖民者的对抗,在全球范围内一直都不是新鲜事,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除了澳洲外,还有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早在这些新大陆被早期欧洲殖民者发现时,土著人就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万年了。这些新殖民者来到这里开发土地和资源,驱逐并屠杀土著居民,导致仇杀和战争。

  澳洲土著与政府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图片来自网络)

  文化、语言和民族的差异,都使得这些土著居民从未停止争取过独立,虽然澳洲政府一直以来对土著人有大量的政策倾斜,但显然不足以安抚他们的不满。要知道,这片大陆当年可是属于土著人的。

  用这个主权联盟的组织者的话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土著人愿意主动放弃土地,遵守这些后来侵略者们制定的法律和风俗,另一种就是“只有战败才能将土地夺走。”

  伊特纳路西那独立国(Sovereign State of Aeterna Lucina)

  ——跟国王一起驾崩

  这个国中国建立于1978年,还有另外一个非常中二的名字——为伊特纳路西那独立人道主义使命国。该国领土14平方公里,最开始位于新州,后来搬到了维州。一个国家是可以“搬家”的,对的,就是这么任性!大概也是因为太小了,搬起来很方便。

  这个国家的创建者是德国出生、住在北悉尼领着养老金的一个老头纽曼(Paul Baron Neuman)。有吃有喝,领着养老金还衣食无忧,也不明白这个老头究竟想闹点啥。不过,这个独立国到90年代就消失了,原因是——老头过世了。

  这些微型国家的创建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自恋。纽曼也不例外,他自称曾接受阿富汗前国王哈桑三世授勋,拥有850多个头衔,包括骑士、教授、哲学与神学博士等等。

  该国颁发的镀银勋章。(图片来自Ordenskunde)

  澳洲像这样的微型国家还有很多,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更多。他们中的很多拥有比欧洲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内陆城邦国还要大的领土面积,梵蒂冈只有44公顷,圣马力诺也只有61.2平方公里。尽管不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承认,这些国家仍然自视世外桃源,自得其乐。毕竟,能够自给自足,又得到了关注度,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